金融人才网,国内专业的金融,海归金融,互联网金融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6517011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劳动法规

如何跨过就业无形之槛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6/30 9:25:09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人才网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沿袭原来的模式,每年大学生们所学的内容均与上一年相差不多;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也是不断有新生事物出现的,原来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肯定会与社会新生事物开距离,甚至慢慢就脱节了。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而市场的人才需求却日趋缓慢,已经出现了毕业生剧增与职位缓增的新矛盾,具体表现为人力市场的供过于求。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其实不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所培育的人才资源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发生了偏差……
  就业:如何跨过无形之槛
  据权威部门资料统计显示:2001年,高校毕业生共有115万人,本科生就业率超过80%,研究生超过95%,专科生达到40%;2002年,高校毕业生有 145万人,到当年7月份时一次就业率是65%;2003年,高校毕业生为210万,到当年7月为止,毕业就业签约不到50%。2004年高校毕业生 280万,2005年达到340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越来越低的就业 率,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每况愈下呢?
  一道无形的门槛
  据统计,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为30%多,加拿大则为40%多。大学生的比例如此之低,按理说应该是供不应求,怎么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呢?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网站,各种招聘信息迎面扑来,还有一场接一场的人才招聘会,显示了很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这些都表明了我国人力资源需求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在现实中,大学生们依然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奔波,很多人找不到一份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呢?其实,大学生们是被一道无形的门槛给挡住了,这道门槛就是市场需求。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沿袭原来的模式,每年大学生们所学的内容均与上一年相差不多;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也是不断有新生事物出现的,原来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肯定会与社会新生事物开距离,甚至慢慢就脱节了。
  学校依然是一成不变地继续原来的模式(或是只做略微的调整),培养出来的依然是传统型的人才;但社会需求出现了多样化,有了新行业,自然就会需要能适应发展的新型人才。传统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已经逐渐饱和,但传统型人才依然继续在增加,所以就造成了激烈竞争,很多人在争一个职位;而新行业的人才却奇缺,急需人才却不知道去哪里找,即使打出高薪也很难找得到,因为学校很少培育这方面的人才资源。所以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再多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去年,广州63%的职位空缺集中在电脑、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学系,而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已经饱和。这说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失去协调,已经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道无形的门槛。
  高校教育需要重新定位
  要跨过这道门槛,高校教育就要重新进行定位。如何进行定位呢?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与市场接轨。
  首先在设置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时都应以市场为导向,努力与市场接轨,以解决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除了一些必须的、特殊的专业之外,大部分的专业设置方向应与市场对接。这样才不会使大学生学非所用,造成资源浪费。还可以建立高校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不断跟踪和调整所设专业,按照市场变化有计划地淘汰和增设专业,以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变化。此外,专业设置还应有一定前瞻性,力争用新的专业人才催生新的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提早对其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其实也就是就业教育,包括职业素质、求职技巧、心理素质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让他们尽快适应这个竞争多变的社会,并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要等到他们快毕业的时候,才进行各种突击性的职业训练和技巧学习,即使能学到一些知识,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种突击的结果,使得很多人走上社会以后,依然处在茫然和游移的状态。
  再次,对大学生的培养,要从“产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大学生相当于学校所生产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不好,无论外表包装得多么华美,始终不会长久。要想让产品获得更长的生命力,就必须对产品本身进行精心设计,无论从内涵到质量,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大学生心态需要不断调整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虽然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是没有得到全面改善。而且,在原来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还是应试教育下的心态,表现为依赖性强及自大心理;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很好的规划;面对社会的畏惧心理等等。
  首先,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只知道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很少关注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们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依然是天之骄子、很,整天雄心勃勃地准备要干一番大事业。而且只要自己愿意,什么样的工作都能找到。过分自大使得他们存有侥幸心理,幻想着一朝不费力气就将工作的事情搞定。当发现现实不象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时,是自己眼高手低时,希望会破灭,心理就会受挫。
  其次,由于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大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职位,也可以拒绝不喜欢的工作。但是也很有可能会被心仪的企业所拒绝。于是,很多人都会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经常心急如焚地去盲目投简历,或是忙着到处去赶场面试,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规划或是计划。
  再次,由于习惯了学校那种单纯的生活,乍一踏上社会,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新的环境、新的面孔,甚至新的矛盾,没有人教过自己该怎样面对;新的知识、新的行业,以前更是没有经历过,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又没有经验。所以紧张、畏惧甚至逃避的心理都会有。对于这种种心态,大学生自己也要重新调整和定位,使自己走上社会以后,能适应各种境遇和挫折。
  向社会培训机构借力
  虽然,现在学校正在积极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们也在努力调试和提升自己,但就目前而言,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需要假以时日,需要一个较长的等待和过渡时期。
  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学生依然在茫然中漂游于社会,对未来没有明晰的计划或打算,得过且过,走到哪里算哪里。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以借助一些社会力量来完成对自己的规划和提升。除了学校或企业所给予的培训机会外,还可以参加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在这些机构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弥补相当一部分在学校缺失的职业教育。在校大学生,除了在学校的部分学习以外,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接触社会,以加速自己的成长;已经开始工作的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对于这方面课程的领悟和吸收能力将会更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持续关注,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日渐成熟,随着大学生自我完善意识的不断提升,横亘于学校与市场之间的门槛后终将消失于无痕。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