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网,国内专业的金融,海归金融,互联网金融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6517011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劳动法规

求职季 骑驴找马还是一步到位

金融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2/7/7 9:25:47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人才网

眼下,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有的已经提前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有的还奔波于人才中心或是在电脑前关注网络上的招聘信息。
对于自己人生当中的份工作,是满意还是失望,或是有更多的期待?作为职场新人的他们,又有哪些应该注意的职场细节?
份工作
骑驴找马积累经验
小赖目前就读于中大电气自动化专业,在网络公司工作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而对于这样的技术行业来说,实践的重要性远大于理论知识,“工资高低不是我选择工作的标准,这份工作是否能给我较大的发展空间才是我考虑的重点。”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对于份工作,超过三成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看重,会精挑细选;约两成人坦言自己只重视工作内容;不到两成的人更看重这份工作对职业之路的积极意义;只有两成受访者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干什么都行。
“份工作又不是我的终身工作,找到合适的就先做着,然后再等待机会,骑驴找马。”小林认为,不能对自己的份工作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是刚出来工作,没有什么经验,先锻炼一下自己,适应一下。
“做好现在的工作,不管它是不是理想的,但只要认真去做,它就会给你带来新的机会。”在一家平面媒体工作的珍珍认为,份工作的影响因人而异,对每个人今后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刚毕业的新人,不要太看重份工作工资的多少,“必须承认,刚毕业的你没有职场经验,需要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
“随遇而安吧,跳槽早就不是新鲜事,万事不能一步登天,慢慢来吧。反正工作是肯定会有的,不着急。”今年6月就要毕业的小沈似乎有些漫不经心。但同样是今年6月毕业的小李明显要积极,“大一我就开始给自己做职业规划”,英语专业的他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社会实践,参加演讲比赛、去交易会当志愿者翻译、做英文主持人等,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同声传译。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职业规划中心指导老师鲍金勇建议大学生,应该带着快乐的心态去应对份工作,份工作只是一个方向的选择,而不是GPS的定位工作。因此,大家要做的就是主动应变,将份工作作为职业规划和人生的尝试,坚信它是职业发展有力的改变源泉。
求职
没有工作经验遇尴尬
“找工作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谈起求职,华南理工大学应届生晓昱一脸幸福。他已经拿到了某知名网站的offer,“班上同学的工作也基本上定下来了,今年,企业好像挺青睐毕业生的。”
据《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数据显示,广东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93%,创5年来新高。尽管就业总体形势回暖,但不少准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还是碰到了不少问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对很多心目中的理想职位只能望而却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成应聘程序设计员被拒绝,理由是这份工作需要3-5年工作经验。
去年,一篇《大学毕业生千元买职场经验》的帖子在各大论坛疯转,引起网友热议。帖主自称是大三学生,已面试了十几家公司,都因缺乏工作经验遭拒绝,于是打出倒贴1000元来求职场经验的招牌。不少学生跟帖表示可以理解,但过于夸张,同时感叹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少应届毕业生表示,由于自身能力,包括工作经验、面试能力等而导致碰壁的现象时有发生。一项调查显示,接近三成应届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被企业拒绝。即将从大学毕业的小岩到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可是刚递上简历,就遭到拒绝,因为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而不是刚毕业没有资历的小丫头。小岩愤愤不平,此前她有过两个月的实习经历,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两年工作经验”还有太大的差距。“都不给我们机会,何来工作经验?”
在某外资企业做了多年HR的李小姐表示,如今企业招聘用人,主要看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从业经历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在大学毕业生心目中,社会实习、见习经历已经超越毕业学校知名度,成为就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理想单位
事业单位和国企是爱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对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四成以上心仪的就业单位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其次是外企(21%),再者是机关事业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去民营企业(8%)。
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国企或事业单位,理由主要是福利待遇有保障和工作轻松稳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在外企和民企工作,工作量大压力也大,相对稳定的国企无疑是我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小付表示,原本觉得国企沉闷,不适合年轻人,但现在很多国企都注重员工的发展,有着十分完善的培训系统和稳定的福利待遇,自然吸引力十足。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职业规划呈现明显的“国进民退”趋势,“进编制”成为本届毕业生的。“薪酬不重要,即便入职不会很高工资,但福利很好,进去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的小吴称,国有大企业是自己的选择,与私营的小企业相比,他看重国企的稳定性,“金融危机时很多民企都在裁员,国企稳当点。”
进了国企工作真的就如想象中的那么安稳吗?在某国企从业两年多的曹戈对此并不赞同。他表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国企内部对人才的考核训练机制也会逐渐进步,绩效考核也不少,人才也有可能被淘汰,“这个‘稳’的程度也是有限的”。
对于那些主攻涉外、英语、贸易、软件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外企仍然具有诱惑力。“毕竟还是希望能够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小秦认为,外企相对自由,工作更有挑战性。
专业
不是你想对口就能对口
在曾经的理想与当下的现实面前,多数学生在择业时选择放弃专业对口,用牺牲专业的方式“妥协”。学理工的做了文案、学语言的做了会计、学IT的做了HR、学医的做了销售……
一项调查显示,有74.86%的学生表示,考虑择业与专业的对口情况时会选择“依情况而定”,并表示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只要有机会找到工作,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会接受;另有6%的学生找工作时对专业对口与否并不关注,他们认为周围许多同学已经找到工作了,即使再“不对口”的工作都会接受,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可以再去找自己喜欢并乐意从事的工作。
毕业已经三年多的Peggy现专职做审计工作,她坦言,和工作相关的一切证书和资质都是在工作后边工作边学习考的,大学时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几乎一点用场都没派上。被问及扔掉了专业是否可惜时,她表示,这是不一样的选择所导致的两条不一样的职业道路,无所谓孰优孰劣。与Peggy的想法相反,新闻专业的小刘表示,一定要做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薪酬少些都没关系,“在本专业内做事,可以积累行业经验,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薪酬不可能永远那么少。”从大四下学期开始,他就在一家杂志社实习,理想是当体育记者的他表示,杂志社只是实现目标的个跳板,即便薪酬不高,但“我是一定要在新闻圈的”。他坚信,坚持可以让自己学到更多更专业的新闻知识,他在这个圈子里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指出,专业对口其实是个广义的词语,有些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低,但不代表完全不相干。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迈出步很重要,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率。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一些特殊技能的工作需要专业对口外,其他工作并非必须对口,他们更看重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特别是一些文理兼收的工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与专业不相关,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值得的。
待遇
女性薪酬略低于男性
华南理工大学一份针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显示,从学历来看,研究生中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多,大多数本科生月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调查显示,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工资普遍较高,高于其他性质的单位。毕业生中,女性的收入总体低于男性。在受访者中,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男性毕业生占到受访男生的15%,而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女毕业生占受访女生的不到10%。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应届毕业生,他们表示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理想的当然是四五千啦,但现在这形势暂时不敢奢望。”来自暨南大学的小乐对自己的未来薪酬充满信心,认为努力工作一段时间就能上升到自己的理想薪酬了。
相比起薪酬,广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Emily更关心福利待遇,“除了个别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都差不多,福利就大不同了,国企和外企一般会比较好。”在她看来,福利待遇好工作起来更顺心,也更有安全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应届毕业生在谈到期望的薪酬时都表示很矛盾,“不敢说,怕说高了人家不要,也怕说低了。”“不提,根本就不敢提,只要人家要就赶紧签了”,中山大学图书管理专业小林在谈到薪酬问题时说,虽然是名校毕业,但是工作不好找,不敢和用人单位提薪酬待遇,“怕人家不要了”。
前程无忧华南区资深职场顾问李美燕表示,毫无经验的应届生不适宜说具体的薪酬数字,说少了,显得没有信心,说多了,就显得狮子开大口。所以应届生和HR谈薪,不要直接问可以拿到多少,回答按公司规定的薪酬给就可以了。她建议,大学生应该对自身职业定位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对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大环境、具体的职位薪资有所了解;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承担相关的项目会是简历的一大亮点,容易拿到比较理想的薪酬。

职场新人类四大细节要注意
1、先让人赏心悦目
在某个招聘会上,部分应聘者棉衣、羽绒服加球鞋、棉鞋的装束,让不少招聘负责人直摇头。
支招:不管求职者平时的穿衣风格是哈韩、哈日还是走英伦风,对HR来说,面试的着装没有必要故作成熟,只要眼前的人穿着整洁大方,有职业范儿就成。即便穿得休闲一点,也是无伤大雅的。但是,吊带衫、超短迷你裙、长度过短的热裤、沙滩裤这类服装则不太适合在面试时出现。
2、合群很重要
某公司,同事都习惯一起出去聚餐,但新人小A坚持每天自己带饭,时间一到,微波炉里一转,就躲到会议室角落里一个人吃闷饭去了。有几位好心的同事一开始主动找小A搭讪,可她多礼貌地回答一下,然后仍然一言不发。同事私底下聊起,有人用“太可怕了”来形容。
支招:新人刚入职场,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和同事们聊聊天,是一个很好地融入集体的渠道。午饭时间,相对轻松,交谈也会更放松,新人可以借这个机会多多请教。要处理好职场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融入你所在的职场文化,入职场先得学会观察,离群只会让身边的人离你越来越远。
3、喊主管师兄惹争议
大学毕业的小A,应聘到一家企业做行政管理工作。小A的主管,是与他毕业于同一个大学的学长。入职天,学长对他很热情,私下还请他吃饭。第二天上班,当着全办公室同事的面,小A亲热地喊其“师兄”,不想“师兄”当即黑了脸。
支招:职场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职权分明,等级观念重,小A喊师兄本无大碍,但在办公室里,此称呼显然不适合,一来称呼领导太过随意,二来暴露了两者的关系,难免会引人“遐想”。有些单位等级分明,有些单位一律只用外语名,有些单位昵称千奇百怪……职场称呼没有统一的规则,需要身处其中的你自己去探索。
4、“以嫩卖嫩”要不得
小A仗着初来乍到,什么事情都拿自己是新人来做挡箭牌。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还不忘加上一条理由:“很抱歉,我是新来的,所以不懂这里的规矩。”
支招:新人开始一两次说自己没经验犯了错没关系,大家都会谅解,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势必引起旁人反感。在职场中,推卸责任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的,碰到问题,不如先去反省自己有没责任,你的工作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以嫩卖嫩”是没有用的。


【免责声明】

金融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